新闻资讯
国鸡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意味着养殖企业要不断向消费终端靠拢,从以往单纯的“原材料供应商”转变为“食品生产商”,从纯粹的养殖企业变成食品企业。其中,需要增加的重要环节,就是食品加工。而大规模的食品加工,必然会导向产品标准化生产。
那么,对于品种多样、风格各异的国鸡而言,标准化的食品生产模式究竟有没有前途?
食品加工,将成为下一个行业“爆点”?
“2017年我国肉制品加工(包括肉禽罐头加工)营收4659.48亿元,同比增长5.32%。和 2014年相比,2017年肉制品销售增速明显快于生鲜肉,未来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产业还将进一步发展。”
在近日举行的中国肉食品产业发展研讨会上,中国肉类协会副秘书长高观表示,继2014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8700万吨以上的峰值之后,我国肉类生产已经进入到适应消费需求变化、加快结构调整的新时期。
中国肉类协会副秘书长高观
据农业部数据,2017年我国禽肉产量1870万吨,比上年增长0.5%,在肉类总量中占比22%;禽类屠宰企业778家,同比减少38家,主营业务收入2963亿元,增4.4%;禽肉进口45.2万吨,出口50.7万吨。
随着肉类产量的提升,消费者对肉食品的关注点已经从以前的“吃够”,转变为“吃好肉”,吃“安全、健康、方便”的肉。
“这意味着,农产品加工的发展潜力巨大。”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周光宏表示,全球食品工业每年销售额超过6万亿美元,居各行之首,也是全球zui大的制造业。2016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产值是农业产值的2.2倍,约22万亿。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比例大约为3-5倍,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还有很大的潜力。
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,农业zui终都要落实到消费端,而食品深加工将成为养殖业的下一个竞争壁垒。
周光宏认为,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,但有好的企业品牌不等于有好的产品品牌。目前很多家禽养殖企业在行业内树立了较强的企业品牌,但却没有良好的终端切入口。家禽业着手食品加工,食品品牌打造仍大有可为。
根据2017年的市场调研显示,有28%的家禽养殖企业表示有计划实行国鸡熟食深加工,另有3%的企业表示,已经开始着手国鸡肉食品深加工,大部分(60%)的企业则持观望态度。
食品深加工,意味着养殖企业要从原材料供应商向食品生产商转型。
而标准化生产意味着差异化、个性化的降低。
中国的烹饪在英国广受好评
国鸡产品是否适合深加工?
“标准化生产”占市场
面对品种多样化的国鸡,从“食品原材料”向“食品”转变,则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。
“不能标准化的产品就谈不上好吃。年轻一代消费者zui关注的是食品的便捷性。”国际天食集团(众美联)董事长王慧敏表示,任何食品做到食材、配料和烹饪工艺的统一,就能实现zui终的标准化。
无论是肯德基、麦当劳等快餐连锁店的的炸鸡,还是近年来风生水起的黄焖鸡,这些在食品端具广泛覆盖面的鸡肉产品,通常都具统一的生产标准。标准化的食品原材料、简便统一的生产流程,确保产品能在短时间内能实现大量复制,从而迅速占领市场,形成难以撼动的影响力。
“差异化生产”塑特色
而对于国鸡肉食品的标准化生产,很多人却持有不同的意见。
这个问题,值得探讨……
将食材转变成食品,不仅仅是单纯地延生产业量,更需要企业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控。毕竟,评判一只鸡的好坏或许有标准,但评判一道菜(食品)的好吃与否,可能一千个人,就有一千套标准。
在国鸡产业未来的发展中,既有能够把控市场的大企业,也有独具特色的小品牌。实现多元化、多层次的发展模式。在未来探索终端市场的道路上,你是要做“量产",还是做“特产”?是否已有清晰的定位呢?
手机官网
官方微信